公元1921年,是中國歷史上具標志性的年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社會的面貌,由此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的成立絕不是偶然的。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必須把視野放到更長遠的歷史中去,透過風云變幻和波瀾壯闊,看清歷史的趨勢,明晰歷史的必然。
(一)
1840年,一個民族屈辱記憶深刻的年份,被稱為西方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對遠在萬里之遙的中國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史稱鴉片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的地位和社會性質,使中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因而成為歷史的轉折點,也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而中國社會的性質,決定了革命的任務。從這一年開始,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系列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不屈不撓的斗爭。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近代以來歷史大背景。
從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中,中國的上空一直籠罩著西方列強侵略戰(zhàn)爭的硝煙。比較大的戰(zhàn)爭有:1840年到1842年英國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1856年到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84年到1885年法國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1894年到1895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等。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列強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與侵略戰(zhàn)爭始終緊密相伴的,是妥協(xié)和退讓,是割地和賠款。英國割去了香港,日本占領了臺灣,沙皇俄國攫奪了中國東北西北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侵略戰(zhàn)爭不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還讓清政府支付了巨額的戰(zhàn)爭賠款,僅此一項,中國就損失白銀十幾億兩。而當時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呢?不過8000多萬兩。
在國內,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依然占據主要地位。占農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60%~7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70%的貧民和雇農,卻沒有或有很少的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近代中國革命理所當然面臨兩大根本任務:反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推翻他們對中國的統(tǒng)治;反對封建主義,推翻他們的經濟基礎和政治統(tǒng)治。
事實上,在外國資本—帝國主義侵掠攫奪和封建主義剝削壓迫的同時,中國人民的反抗和革命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風起云涌。同時一批先進中國人率先醒悟,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成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驅者,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等主張;也產生了一批主張改良革新者,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掀起變法維新運動。
(二)
然而,風起云涌的起義也好,視死如歸的維新也罷,終究歸于失敗。
失敗說明了什么?說明此路不通!
此路不通怎么辦?只有另尋他路。
隨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也隨著民族資產階級的逐漸發(fā)展,還隨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的失敗,一個可由“偉大”來稱譽的人物登上中國歷史舞臺,他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偉大的民族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
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成立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次響亮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1905年,他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政黨性質,其制定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16字革命綱領,首次提出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取代腐朽專治的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標,比較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的政治綱領。
1911年,舊歷辛亥年。經過醞釀、準備以及零星般起義的失敗,進入10月,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火山噴發(fā)般地爆發(fā)了。
這場由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偉大的民主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偉大的意義:它推翻了屈服于帝國主義的清王朝的統(tǒng)治,它結束了在中國延續(xù)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它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以及社會變革;它促進了中國人民思想上的大解放。
毛澤東給予辛亥革命這樣的評價:“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guī)地說起來,是以孫中山先生開始的。”
此后,中國共產黨人一直稱孫中山為“先生”。
(三)
這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是一場成功的革命,也是一場失敗的革命,但是歸根結底,終究還是失敗了。
失敗了說明什么?說明此路還是不通!
黨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了總結。比如,缺少明確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沒有廣泛發(fā)動人民大眾;沒有形成能夠領導革命的先進的、堅強有力的政黨,等等。
辛亥革命的失敗,宣告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的破產。中國由此進入黑暗的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陷入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和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其間還導演出復辟帝制的鬧劇、丑劇。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新的發(fā)展,而與此相聯(lián)系,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最重要的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進一步壯大起來。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產業(yè)工人達到了200萬人左右,日益成為一支重要的新興社會力量。而中國的無產階級,除產業(yè)工人這一主體外,還包括與產業(yè)工人處于同等或類似地位、靠出賣勞動力生活的各類非產業(yè)工人,其總數最多時達到4000萬人。他們同各國無產階級一樣,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又同先進生產方式相聯(lián)系,因而是最革命、最先進的階級。
歷史對無產階級充滿了期待。
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使人們再次發(fā)出了中國走什么路、中國的出路在哪里的疑問。
失敗使人反思,黑暗促人警醒。一批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難以救中國,必須先有文化的覺醒和思想的啟蒙,必須改造“國民性”以求得“思想的解放”。于是,一場對中國歷史影響深刻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的革命風暴即將到來的預兆和前奏。新文化運動以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以民主和科學為基本口號,向封建正統(tǒng)思想發(fā)起了猛烈攻擊,一下子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
但是,從政治上講,新文化運動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給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掃清思想障礙。而歷史其實已經證明,資本主義道路不是中國的出路。在當時的先進分子之中,早已有人質疑過。李大釗在1916年5月說過:“代議政治雖今猶在試驗之中,其良其否,難以確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測”。毛澤東在1917年8月也說過,“東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實際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盡是,幾多之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
1917年,俄國爆發(fā)了十月革命,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社會主義革命。隨后,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各地相繼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對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也給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帶來極大鼓舞。
走俄國的路?俄國的路是不是中國的路?人們越來越相信。
十月革命不僅讓中國人民看到了社會主義是如何變成活生生現實的,更重要的是,還給中國送來了指路明燈——馬克思主義。我們至今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馬克思這個19世紀西方人的名字,在中國先進分子中越來越深入人心,他的思想的光亮,讓人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方向、前進的道路。
第一個高高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的是李大釗。從1918年7月開始,李大釗先后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世界革命的先聲”,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他充滿信心的預言:“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年后,李大釗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之一。
(四)
一個偉大政黨的破土而出絕不是輕輕松松的。
積時積勢,終于迎來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索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在五四運動中,一個重要的事實發(fā)生了: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tài)登上政治舞臺。運動的中心在由北京轉向上海的同時,運動的主體也逐漸由學生轉向工人。它突破了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規(guī)模的群眾運動;它帶著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態(tài),即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對封建主義,啟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覺悟,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團結。
積思積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走在最前列的,依然是李大釗。1919年9月、11月,他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肯定馬克思主義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對馬克思主義做了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
一些在海外留過學的先進青年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如留日歸來的楊匏安,于1919年11月至12月在《廣東中華新報》上發(fā)表長篇連載文章《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經濟學說和科學社會主義也做了相當系統(tǒng)的介紹。留日學生李達還翻譯了《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等書出版。
當然,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以胡適為代表的一部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不愿看到新文化運動發(fā)展為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運動,否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適用性,頑固堅持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立場。1919年7月,他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放肆嘲諷“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機都能做的事”。胡適承認,發(fā)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讓人不要被馬克思、列寧“牽著鼻子走”。他還認為馬克思主義者關于中國問題要“根本解決”的主張,是“自欺欺人的夢話”。
針對胡適的觀點,李大釗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批駁,1919年8月他撰寫《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鮮明地指出,社會主義是時代的旗幟,宣傳主義與研究問題是交相為用、并行不悖的。一方面,研究問題必須有主義所指導。另一方面,“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fā)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huán)繞著他的實境”。而“我們只要把這個那個的主義,拿來做工具,用以為實際的運動,他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情形生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實際上,在這里,李大釗不僅是在有力批駁胡適,也是初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必須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并在結合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思想。
如果說問題與主義之爭還主要在胡適與李大釗之間進行的話,那么,關于社會主義是否適應中國國情而與一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之間的論爭,除李大釗外,陳獨秀、李達、蔡和森等人都紛紛撰文加入。這場爭論持續(xù)一年多時間,從根本上講,這是一次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實行社會主義革命還是實行社會改良甚至是要不要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論爭。
歷史地看,論爭不是壞事。在爭論中,擴大了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推動了進步青年去認識、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
在五四運動中,一大批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首先是李大釗和陳獨秀,緊接著是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等。毛澤東是湖南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他說:“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們組織起來了,在這項工作中我開始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俄國革命歷史影響的指引”,他還提到《共產黨宣言》等3本書對他的影響。此外,一部分原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如董必武等也加入到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隊伍中來。這支信仰者的隊伍一旦形成并逐漸擴大,徹底拋棄資本主義救國方案,走馬克思主義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便成為當時中國先進分子的共同選擇,便成為歷史的必然。
五四運動前后,中國工人階級的崛起,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信仰馬克思主義隊伍的形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五)
建立新的革命政黨來領導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必然結果,是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今天,我們是把1921年7月作為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的月份,但實際上,共產黨的建黨活動和建黨工作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經開始了。
最早醞釀建黨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同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發(fā)起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不能不說的是,其間的4月,經共產國際批準,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派全權代表維經斯基(化名吳廷康)來到中國,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接著又到上海見了陳獨秀。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國革命運動的發(fā)展情況,探討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可能性。經過考察他認為,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條件和時機基本成熟。應該說,這對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組織是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的,經過是:在同年5月發(fā)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基礎上,6月,陳獨秀同李漢俊等人開會商議,決定成立黨的組織,并起草共有10條內容的黨的綱領。關于黨組織名稱問題,用“社會黨”還是“共產黨”?陳獨秀征求李大釗意見,李大釗主張用“共產黨”。8月,共產黨的第一個組織在上海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成立,推舉陳獨秀任書記。到了11月,又擬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主義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社會”。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920年10月,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的辦公室正式成立,取名為共產黨小組。同年底,決定成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為書記。
上海、北京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之后,董必武等在武漢,毛澤東等在長沙,王盡美等在濟南,此外,在旅日、旅法華人中,也成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由于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是在秘密情況下進行的,所以黨的一大召開之前,黨的早期組織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稱,有的稱“共產黨支部”,有的稱“共產黨小組”,有的就直接稱作“共產黨”。而關于早期黨組織成員的人數,長期有不同的說法,權威黨史讀本采用了58人之說。
那么,早期黨組織成立后,做了哪些工作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組織有計劃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缎虑嗄辍烦蔀樯虾9伯a黨組織的機關刊物,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11月,又創(chuàng)辦半公開的《共產黨》半月刊,介紹共產黨的基本知識以及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的狀況等。其他地方的黨組織也利用公開發(fā)行的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上海、北京的早期共產黨組織還進行了馬克思主義著作的譯介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陳望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并于1920年8月出版。
二是批評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日益擴大,一些打著社會主義實非社會主義的思想派別紛紛宣揚自己的主張,混淆視聽,主要有基爾特社會主義,即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在當時流行的各派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主義曾一度占有優(yōu)勢;此外,以第二國際為代表的修正主義也有一定市場。針對這些錯誤思潮,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員與之展開論戰(zhàn),進行堅決斗爭,并在論戰(zhàn)和斗爭中,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陣地。
三是開展對工人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各地陸續(xù)創(chuàng)辦了一批工人刊物,如北京的《勞動音》、上海的《勞動界》和廣州的《勞動者》;還通過創(chuàng)辦工人夜校、補習學校、識字班等,從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入手進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和宣傳。組織起來力量大。1920年11月21日,上海機器工會成立,這是在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下建立的第一個工會組織,當時近1000人參加了成立大會。
四是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為了團結教育革命青年,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組織領導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并向全國各地的共產主義者發(fā)出青年團章程,要求建立團組織。11月,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隨后,武漢、長沙、天津、廣州等地都建立了青年團組織。
(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而一個政黨的建立和誕生,又何嘗不是歷史前進的邏輯的結果,何嘗不是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的必然。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活動,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促進工人群眾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逐漸提高積極覺悟,也涌現出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能夠正式建立和領導一個政黨的先進分子。這一切充分說明,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具備了。
時間不知不覺進入1921年。
3月,李大釗撰文公開呼吁創(chuàng)建工人階級政黨:“中國現在既無一個真能表現民眾勢力的團體,C派(共產主義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并注意促進其分子之團體的訓練,那么,中國徹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
6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代表尼克爾斯基先后到達上海,與上海的黨組織成員建立了聯(lián)系,建議及時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對外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經商議,決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即寫信通知各地黨組織,各派兩名代表到上海出席會議。代表大會原定于6月20日召開,直到7月23日代表們才在上海聚齊。遺憾的是,陳獨秀、李大釗均因故未能出席會議。
當天晚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正式開幕了?,F在上海市興業(yè)路76號,就是當時一大的會址,當時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各地黨組織派出的13名代表出席會議。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首先致辭,對中國共產黨成立表示祝賀。第二天,各地代表分別報告本地區(qū)黨、團組織情況。25日和26日休會兩天,起草供會議討論的黨綱和工作計劃。27日、28日和29日,連續(xù)三天舉行三次會議,對黨的綱領和決議進行了詳盡的討論。30日晚,因一名神秘男子的突然闖入而終止會議,代表們分批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繼續(xù)進行。嘉興南湖,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揚帆起航的圣地。“紅船精神”也成為共產黨最具代表性的精神標識。
黨的一大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通過了黨的綱領。黨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大會,是在反動統(tǒng)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舉行的,除了一度遭到暗探的騷擾外,在社會上并沒有引起多大注意,好像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一樣。實際上這是開天辟地一聲雷。響雷過后,革命的火種已然點燃,中國的沉沉黑夜開始漸漸露出曙光。28年后,一個光明的新中國誕生了。
來源:學習時報
版權所有: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0508042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0622號 技術支持:北京信諾誠